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嘉義大學入口網站

| ::: 回首頁 | 網站導覽 | 聯絡我們 | English
| 新生 | 學生 | 教師 | 職員工 | 校友 | 民眾 |
  *
  關於嘉大 教學研究 行政單位 招生資訊 常見問答 E化校園
 
 
* :::* 你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嘉大校訊
*  
 
* 嘉大校訊 *
轉寄好友 友善列印

本期(99,108學年度畢業典禮沙畫祝福 期許學子秉持KANO精神面對挑戰)索引:
要聞 * 綜合報導(I) * 綜合報導(II) * 校園點滴(I) * 校園點滴(II) * 專題報導(I) * 專題報導(II)

* 你不可不知的犬貓照護及寵物新商機-陪伴經濟學
*

你不可不知的犬貓照護及寵物新商機-陪伴經濟學

獸醫學院附設動物醫院 住院科主任暨主治獸醫師 蔡筱蓓

    你是否飼養過寵物或曾經心動想過要養寵物?或是聽到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養寵物?跟著世界潮流及我國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來看,以100個家庭數為單位,約有60%的家庭中會飼養動物當作「陪伴」,而國人飼養動物做為「陪伴」取代以往做為「看家」的功能,已有越來越多的趨勢,即便偏鄉區仍有民眾飼養犬隻做為看家,倘若犬隻生病或受傷也比以往更願意帶至動物醫院就診,且願意購買寵物相關用品的機會也大幅增加。許多專家認為,人們飼養寵物當作「陪伴」和社會環境結構改變及經濟成長率下降有關,而且飼養寵物越來越方便有趣,擬人化的寵物商品、快速的周邊化服務及精緻與進步的專業動物醫療,也是寵物高齡化及增加飼主願意帶寵物就診的主因之一。

    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和財政部調查,我國飼養寵物的數量,包含犬貓每年都在攀升,另外根據內政部的調查,預計於2020下半年全國犬貓數量約達290萬隻,將和我國15歲以下兒童數出現黃金交叉。會出現這種現象,可能原因來自於兩個部分,第一為臺灣不只是進入「超高齡社會」,同時也是「超單身社會」,從內政部戶政司公布我國國人婚姻狀態顯示,2017年15歲以上未婚人口已突破千萬,占全國15歲以上人口幾乎一半(49%),且65歲以上高齡人口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,目前已占我國總人口約14%的比例,加上育兒經濟壓力沉重,造成每年下降的超低出生率,2018年臺灣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為1.06,代表15至49歲育齡婦女平均每人只生1.06人,使得我國15歲以下兒童數逐年下降。

寵物數量

    另一個使得寵物數量不斷上升的可能原因是經濟壓力,從情感需求的角度出發,寵物在人們的生活中已取代孩子和另一半的角色,飼主甚至都不以寵物稱呼,而是視他們為家庭重要成員的「毛小孩」,隨著近年國人實質薪資成長幅度小,從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的薪資統計來看,2013至2017這5年以來,國人每月薪資只增加約1,200元,不敵通貨膨脹,經濟壓力相對沉重,在無法負擔沉重的育兒成本壓力下(圖1),取而代之的就是飼養經濟負擔相對較小,且能滿足精神心靈需求的「毛小孩」,這個新的名詞儼然成為21世紀新的「陪伴經濟」學。

    寵物數量及在家中的地位,隨著社會型態改變日益增加,在犬貓照護方面的知識就顯得越來越重要,首先,我們先把犬貓照護分為幼年及老年兩個部分來探討。

    幼齡動物指的是2至6月齡前的動物,在決定要飼養犬貓前請先了解及自我評估,目前的狀態是否已經充分準備好,在國內外研究調查中發現,許多飼主飼養犬貓的動機多為贈送或受到電視節目流行影響,衝動購買或領養而來,普通是在未做好充足的準備下貿然飼養,因為不熟悉動物的生理及行為特性,在飼養後才發現並不適合飼主原有的生活型態,使飼主產生困擾,此乃造成動物被遺棄的主因之一,其次為動物生病而無法負擔其醫療費用;這些動物行為問題並非動物本身的行為異常(非動物生理或心理疾病),在考慮飼養動物前,應需先從個人目前的居住環境(大樓、透天、平房、周遭生活環境)、收入(經濟來源及生活支出應平衡,且應預留動物生病需支用的醫療費用或動物保險費用)、是否有飼養過寵物的經驗及與家人充分討論後,再選擇適合自己飼養的動物種別(養貓或養狗)及品種(大型、中型、小型)。在考量充分之後,可以透過動物收容所、合法的動物保護團體或合格的寵物店等,挑選適當的寵物。一般來說,看起來健康、情緒穩定、容易親近人且大小適中的動物較適合一般普遍的家庭飼養,在這些管道中,可以透過與專業的人員充分討論,再挑選適合自己及家庭的動物;在家中應該先購置好動物會使用到的物品,例如:飲食和喝水的器具、排泄物的用品(尿布墊或貓砂盆)、玩具等,環境中的擺放與規劃也應和家人充分討論及布置。若家中尚有其他動物,應先將新進寵物隔離飼養7-14天;準備好一切後,再接回寵物適應新的環境,一開始除提供充足的食物及飲水,還需要了解並訓練其適當的排泄習慣,應讓動物盡量獲得適當的休息時間,並先帶至動物醫院進行傳染病篩檢、體內外寄生蟲驅蟲及犬貓核心疫苗施打,並詢問獸醫師應如何妥善的照顧祂們。幼年動物在核心疫苗尚未完全完成前,為傳染病高風險群,應盡量避免攜帶至公共場所,待疫苗完成接種計畫,再慢慢規劃適合外出活動的時間和場所,並做好飼主應有基本責任(應隨時攜帶寵物撿便袋維護公共環境);在動物社會化時期,幼貓為出生至4周齡,幼犬為出生至16周齡,動物的社會化時期若能健全發展可以避免往後的行為問題,建議可以在這段期間多陪伴、撫摸、擁抱及增加環境新的刺激事物(例如:互動訓練、玩耍、提供獎勵、和家中新成員慢慢接觸等)。

    在老年犬貓照護方面,當犬貓7歲齡後,生理功能即進入退化時期,10歲齡後就會快速衰老;當動物進入老年時期時,應開始關注是否已經有各種慢性疾病發生的可能性。首先,應先注意的是慢性疼痛問題,在小型犬中,以膝關節疾病的情形最為常見,中大型犬則為髖關節;慢性退化性關節炎可能會使動物在行走時變緩慢、久坐或趴著要起身的時候,感覺變慢或意願減少、有的甚至會出現跛腳、精神食慾變差等;在貓的慢性疼痛,則較難以發現,飼主可以透過貓比較不願意跳高或蹲著走路等行為進行觀察,若有上述情形,請盡速帶動物至動物醫院,讓獸醫師檢查並拍攝X-Ray進行診斷。在治療方面,可以透過適當的止痛藥物、關節保養產品、復健及針灸等,讓動物提升其生活品質。另外,第二個須注意的則是呼吸及心血管系統,觀察動物的呼吸模式及呼吸次數,可判斷是否應儘速就診,正常的動物呼吸模式在靜止狀態下,是深沉且緩慢進行,呼吸次數為每分鐘20-30下,且無開口及無頸部伸直呼吸,在活動後也沒有出現咳嗽、嘔吐、運動不耐煩等,定期口服或施打心絲蟲預防藥物,可避免寵物罹患此類疾病。

    近十年發現犬貓死因第一名,同人類一樣都為腫瘤,根據美國獸醫學會的統計,10歲以上的狗,有48%因癌症死亡,貓咪則有32%,動物發生癌症的流行率、治療模式及預防等,已經成為獸醫這幾年最熱門的研究領域,也是醫療發展中最迅速且最多的,建議在平時為動物洗澡或梳毛時,觸摸動物的體表及頸部,觀察是否有異常的腫大或皮膚潰瘍情形,若有異常應至動物醫院檢查。犬貓7歲以後應定期健康檢查,一般健康檢查項目包含理學檢查、血液學、血清生化學、荷爾蒙檢測、胸腔及腹腔影像學、傳染病篩檢(心絲蟲及血液寄生蟲)等,根據獸醫師的專業判斷,有必要時應再進一步進行進階的檢查項目,例如:超音波、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掃描及採樣或培養等。

    犬貓照護涵蓋的範圍很廣泛,飼養動物前應考量自己是否已有充足的能力可以接受新的成員,在飼養後應負起飼主應有的責任,飼養寵物為人類帶來許多幫助,包含增加外出活動的機會、與人社交的機會、可以降低血壓和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、降低孤獨感等。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,狗進入人類的社會已有幾千年的歷史,和人類可以當一輩子的好朋友,也不會因為遭受遺棄或虐待就不再相信人類,是唯一可以不用透過實質獎勵就可以被訓練的動物,因此,我們應該更加珍惜他們,希望我們可以和動物一起和平相處,共享這個美好的世界。



*


到頁面頂端
*
* * *
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